立灵敏的经营决策系统,健全资产运营预警系统和防范风险机制,打造顺畅稳固的资金供应链条,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相对封闭、高效运转的安全体系。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制度的执行和管理的顺畅,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11年,力争有100个企业和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其中10个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要努力培育上市企业源,力争到2011年每个区县有2到5个企业上市。
(四)大力推进村级非农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和农民是主体,村级组织肩负着重要责任。没有村一级组织的带头作用,没有村一级的经济实力,许多事情都办不成。因此,强区强乡必先强村富民。面对一些村非农产业萎缩衰退,村级收入入不敷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村级经济长期不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是值得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务必下决心解决的非常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在座的书记区县长一定要有这个责任感和危机感。在抓好大项目、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的同时,必须下决心解决村级经济薄弱问题,把发展村级非农产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敢破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非农产业的路子。当务之急要抓好6个方面:一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不拘一格地把年纪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班子真正成为率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二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引导群众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不思创业、不敢创业的陈旧观念,大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要加强教育、扶持和引导,官帮民富、官促民富、官逼民富,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政府支持创业、社会鼓励创业、农民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各区县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政策,搭建服务的平台,提供致富的信息,鼓励农民兴办各种非农产业,使创业的领域宽起来,致富的门路多起来,生活水平好起来。三要强化企业的带动发展。发挥优势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吸纳农民以不同方式参股入股现有企业,使他们既成为劳动者,又成为资本的拥有者。要建立村企互动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要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村交通区位、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以及农民素质等方面千差万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套用一个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五要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区县要整合各有关部门扶持农村的资金,捏指成拳,捆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增强“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各区县要对经济薄弱村逐个排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区县、乡镇领导都要确定自己的帮扶点,年终要对领导帮扶成效进行考评。六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要切实加强郊区非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是全市各个方面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支持和促进郊区非农产业加快发展。
(一)要建立非农产业发展的推动机制。区县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非农产业发展摆上位置,列入日程,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形成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落实的推动机制。各级领导班子要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