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的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手段等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愈加明显。作为“管人”的组织部门,如何与时代的节奏合拍,是当前各级组工干部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要使组织工作走出单一、刻板的传统工作模式,实现机制、制度、作风、形式、方法的创新,转变观念是关键。本人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尝试归 纳了组工干部适应新形势需要树立的八个观念,供大家参考。
党建社会化的观念。传统的党建工作对行政组织的依赖性很大,而新时期的社会结构、组织、人群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分化,比如,许多“单位人”成了“社会人”;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演化和扩大。这些情况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将党建工作的活动区域、工作方法等尽快适应这种社会化的趋势。要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就要克服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工作运作指令化、工作关系单向化、工作主体首长化、工作形式简单化的倾向。比如在组织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因企制宜,灵活设置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可以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村村、村企联合建立党组织;顺应农业产业化的趋势,按产业链设置党组织。比如抓社区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区内党组织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党的群众工作上,不能依赖行政手段,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成为群众性社会工作的主角。
成本效益的观念。组工干部也要学会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处理好组织工作中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问题,做到以较少的投入产生大效益。选用干部要注重配置,重点考虑什么人用在什么职位上最合适,做到能级匹配、能岗对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质。同时,干部的选拔任用还要确立适度的风险意识。正如投资风险与利润成正比的市场规律,干部工作也有相似之处。有的人能力非常突出,但也有明显的不足,用这种人风险与效益都比较大。组工干部要努力学会分散、化解用人风险。
注重人性的观念。组织工作要大胆引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努力摸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组织工作艺术、方式和方法。在党员干部这样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中,靠单纯的物质奖励和简单的精神鼓励已经不能适应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必须采取多维激励手段。比如,对青年干部要注重满足其个人成就感的需要,实现“成就激励”;对下属干部可通过公开肯定成绩、共同承担责任等方法,实现“宽容激励”;针对退二线的领导干部,应通过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帮助处理为难之事关心他们,实现“关爱激励”;针对调研员自身特长,要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使他们有所作为,实现“尊重激励”。以多维交叉的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事共赢的观念。在传统的用人观念中,往往较多地强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量,以实现事业发展的目标。组织工作应该借鉴“人事共赢”的企业经营理念,由人及物,使人与事相得益彰,实现培养干部人才与推进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发挥组织工作的用人导向。比如当前,就要使广大干部都认识到“不懂经济的干部就是不全面的干部,不关心经济的干部就是不称职的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服务经济工作的水平。同时,把组织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中去,通过经济建设实践来发现、培养和锻炼党的干部,使党建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克服为党建而党建的自我循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