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而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好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自觉地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进一步认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记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看问题、做工作都要尊重客观实际,特别要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充分估计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强烈的创造业绩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怕困难,不因循守旧,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党的组织工作要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保证
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一是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二是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重视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又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