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区树立良好的形象,反之则会败坏一个地区的形象。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轻视领导干部的这一品德。
是非感强。孟子云:“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是非感强也是古今做人的基本准则。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经常要面对一些问题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干部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这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畴。是非感指的是领导干部对某人或事是否愿意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坦诚地表达出来。这不仅仅能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人品,更能检验其政治品格。在大是大非面前,领导者如果为了个人利益,一味态度暧昧,不敢坚持原则,表明自己的立场,实际上是丧失党性的行为。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列为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者热衷于所谓的中庸之道,遇事奉行难得糊涂,面对不良现象不敢批评,甚至对好人好事也不敢表扬——怕得罪了未被表扬的同志。与此同时,有些领导干部竟把是非感强的干部视为异类,认为其惹是生非,人际关系不佳等等。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如果装糊涂的人越来越多,以至连是非都不分,社会就必然会在一片糊涂与混沌中逐步滑向沉沦。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够多了。
作风正派。领导干部的作风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都是干部群众容易看见的,因而对事业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工作作风主要看其是否务实,能否集思广益。前文议论的诚实守信和是非感强也可反映在工作作风上。领导者能否正确对待自己是其工作作风形成的心理依据。当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或地区长期主政时,自以为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极易滋长主观主义和专断作风。这与工作魄力、开拓精神不是同一范畴的问题,但容易造成混淆,甚至发生争议,需要认真加以鉴别。领导干部的胸襟是否开阔也是影响其工作作风的重要因素。
正确对待人才。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兴旺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如何正确对待属下的人才至为重要。如今,已没有哪个领导干部公然反对重视人才,这并不等于说人才的处境都很好,而是存在很多问题。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聪明才智,江山代有人才出,某些下属完全可能胜过自己。现在经常听到各级领导哀叹属下缺乏人才,言语间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但有些属于叶公好龙。真正的人才大都擅长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似乎不太好管理,甚至可能威胁领导干部自身的地位。于是有些领导干部喜爱用“武大郎的尺子”来衡量人才。一般说来,领导干部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比下属要强一些,多数下属可能一生也达不到领导干部现在的位置。领导干部如果不恰当地进行逆推理,认为自己之所以职位高,就因为各方面都比所有的下属强,动辙“我当年怎样怎样”,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不用多久,其身边必然汇聚一批阿谀谄媚之徒。而真正的人才只能面临这样的命运:逃离或者被埋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领导干部赏识什么人最能折射出其品德。
生活作风往往被视为领导干部的小节,其实不然。近年揭露的一些大贪官很多是从其生活作风腐化开始的,并由此踏入不归路。一个领导干部的道德防线一旦失守,接下去失守的就必然是党纪国法的防线。
在和平时期,特别是社会稳定的状态下,领导干部的政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