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需从我做起
就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而言,十六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具体要求。这五种能力,涵盖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力与素质的基本方面,与《决定》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检验一个执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要看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党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取决于党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党能否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全党同志都必须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总是搞不上去,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能力,首先表现在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利益关系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对全党包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大考验。全党同志都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
三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实践党的宗旨、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建立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建立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政策信息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提供有效途径,真正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同时,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