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施。①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开。即办法公开,过程公开,竞争结果公开。有的同志说,公开得一丝不挂、赤裸裸。所有的竞争者考试与考核每项得分多少,折合多少,总分多少,同职位排队第几,都印在一张大表上发下去,大家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对所打分数有疑义的还可到组织部门查阅。②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按照“双百分”考核方案,2000年度民主测评,1999、2000年度公务员考核,任职资历都是以前考核形成的资料,只有考试、民主推荐尚无结果。为保证每一名副职的考核结果的真实、公平,我们进行了严密的组织:一是委托陕西省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进行了考试的命题、评卷和登分工作;二是抽调武警和乡镇干部不熟悉的高素质厂矿学校教师进行监考;三是纪监委派一名常委直接参与考试的接题、送卷、取卷、取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四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组织四套班子领导,乡镇、街道干部,市直相关部门班子成员进行了民主推荐;五是实行签名责任制,对民主推荐情况进行了汇总。考试成绩与推荐结果出来后,市委组织部责成专人立即投入了紧张的量化测算工作。为使量化测算结果真实、准确,计分的同志加班加点,将考核结果计算复核了四遍,保证了无一差错。③确保了公正。潘和平书记作为一把手以身作则,带头讲公正,其他常委和组织部门的同志全力支持,无人干扰考核量化工作,在公布结果的前半天,才由干部科的同志将考核结果呈送给市委主要领导。综合得分不够,再有关系也不能入围;只要够条件,不找领导,照样合理安排;入围后到哪里任职,重在工作需要。干部调整名单公布后,好多同志从中悟出一个真谛:关系靠不住,金钱不顶事,能否竞争上全靠你自己。正是由于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广大干部才一致认为,这次干部调整是多年来难度最大而又最公道的一次。
三、只有平等竞争,干部队伍才有活力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经济在竞争中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同样如此,只有靠竞争,才能打破平静,竞出水平,争出活力。回想过去我们几次调整干部,提拔的不少,除过犯了错误的,下来的几乎没有,就这样也不见得调动了多少人的积极性。而这次乡镇撤并中不但没有提拔的,下来的还不少,但活力却增强了,其源在于“公平竞争”四个字。最近,我们到几个乡镇、街道看了看,形势不错,不论竞争上任的,还是没竞争上当了五大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的,工作积极性都比较高。他们都有一个明智的选择:竞争胜负是暂时的,工作是长久的,在工作中见分晓。好多同志通过这次竞争更加理智,更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劲头更大,干得更欢。难怪不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说,通过这次竞争,干部素质提高了,队伍好带了。实践证明,实行平等竞争,干部有了危机感,思想压力大了,工作责任心反而强了,从而改变了人们多年来形成的思想定势,击荡着历史积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的一潭死水,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平等竞争要实行动态管理 这次干部调整,总的讲是成功的。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弊端。尽管说这次竞争上岗,把绝大多数好干部都选进来了,但却仍有个别优秀的干部因种种客观因素和某些条件的局限,而被排斥在外。这一方面告诉我们,竞争上岗的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总结完善;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一次竞争不能定终身,干部队伍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客观地说,有个别干部尽管通过竞争选上了,但其素质还不是很高,群众并不服气;还有的干部尽管竞争上岗了,但工作不再努力、反而滑坡,群众也不会买他的帐。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办法,加强对干部的跟踪考核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