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19页)只要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出问题,我们党内就不会出大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容易解决。
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党保持清正廉洁的一项重大措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及其派生的平等观念,对于强化人们的民主意识,消除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克服官僚主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领域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则常常被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到党内,导致把党的原则、党的权力商品化的倾向,从而产生消极腐败现象。领导干部中的意志薄弱者,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的条件下,禁不住酒醉金迷、犬马声色的诱惑,私欲膨胀,利令智昏,而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腐败问题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何种特色,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手中有权的人对权力的滥用。一些从高级干部堕落成犯有严重罪行的腐败分子的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强化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一些原本比较清正洁身的领导干部,由于对党和国家明令禁止的现象逐步失去警惕,而顺其自然,习以为常,也成为消极腐败现象的俘虏。尤其是,某些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表现为某些领导机关的组织行为,把应尽的责任,当作交换的筹码,使一些经济犯罪活动畅行无阻,极为严重地污染了社会空气,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这也说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紧迫需要。
(三)
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工作,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要不断强化自我监督意识。党内监督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尤其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这种内在的自觉就应当更充分更强烈。外部监督力量再大,如果没有内在的高度自觉,其监督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尤其在外部监督还不能经常、及时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同样要对他们深入进行党的宗旨和党的组织纪律观念的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党的观念,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应当具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慎独”精神,形成自我警戒、自我反思、自我修养的良好习惯。这种“慎独”的过程,是以高度的自觉为基础的,是整个党内监督最基本、最重要、最起作用的环节。
二要扩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的开放程度,鼓励、保护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批评监督。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扩大民主,增加党内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对党内重大事项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外,都应在党内实行公开,使广大党员对党内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参与权和一定程序的决策权,这就有利于广大党员参与和履行监督义务,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批评是党的下级组织、党员群众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行使监督权的基本方式,是保持优良作风,去掉不良作风所不可少的思想武器。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拿出应有的气度和胸怀,诚恳地对待批评,热忱地欢迎和鼓励别人批评,从中吸取有益的政治营养。这是一个执政党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但是,今天在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批评的空气很不浓厚,不愿批评、不敢批评、压制批评、打击批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把严肃的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会变成了评功摆好会。这种党内生活庸俗化的现象给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以可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