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迎接新的挑战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重新学习,努力了解新情况,思考新问题,丰富新经验,获得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这个载体,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信息、观念、知识的交流和优势互补,给班子带来清新空气,从根本上遏制和防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带来的思想僵化、观念落后以及避免因干部“近亲繁殖”而畸形发展。
第三,干部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勤政廉政,提高干部的素质。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很多措施,而对干部进行交流,是其中一项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其实,我国从汉代起就有了较明确的官吏避籍制度, 到了清朝已有“五百里地不为官”的规定。古代尚且如此, 今天我们更有条件、也有必要进行干部交流。对一些干 部来说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工作时间长了,彼此儿婚女嫁,攀亲结友,加上老乡亲、老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七姑 八姨一大堆,盘根错节,关系复杂。有些虽不是在原籍工作,但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实质上是地方化了的干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关关系系复杂因素的存在。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条件下工作,往往容易被人情关系或裙带关系缠绕,把公事和私事搅在一起,不仅使干部在决策时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而且容易产生任人唯亲、搞宗派拉小圈子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这就不利干部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密切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利于树立党和政府光辉形象。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领导班子成员长期在一起共事,作为“一把手”往往觉得这个是我提拔起来的,那个资格还嫩,很容易搞“家长制”、“一言堂”。这样的结果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相互之间有了成见不能得到及时化解,时间一长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甚至激化,不利团结。特别对作为整天面对社会、面对群众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来说,稍一不慎,就易陷入人情网、关系网致执法不公或办人情案而受社会议论和指责,有的甚至走上知法犯法的道路。对干部实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减少和防止由于在本地籍,或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 个班子工作时间过长而带来的不便和种种弊端,挣脱人情网、关系网和宗派情绪的干扰,提高干部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也有利于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有的干部交流后说“易地做官一身轻”,这个体会是由衷而且深
第四,干部交流有利优化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增强凝聚力,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好,同时要求班子整体功能强,这样才能做到决策高水平、工作高效率。但是,由于地区与地区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干部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只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干部中选人,必然会出现干部数量不足、门类不全、质量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干部交流,统筹配置干部资源,从而实现干部队伍的合理布局,形成班子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第五,从实践上总结,也证明干部交流能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成绩。再说说去年县级“五长”交流吧。去年“五长”交流特别是公检法“三长”交流后,许多干部都希望到新的地方和单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因此,他们一到新单位,就迅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一方面,他们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下属各单位及有关部门努力了解新情况,集思广益,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丰富经验,提高决策水平、组织领导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