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中心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2%;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2.1%,2008年达到17.46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7.5%;三产总产值年均增长10.2%,2008年达到44.2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等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52%的国有资本退出了竞争性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到55%,上缴税金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到62%,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四是城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达到47%,如果按实际人口分布计算,我区的城市化水平实质已达到62%,远远超过全市25%的水平。五是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十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11.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33.6%,兴办“三资”企业17家,实施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8个,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80万美元,是2000年的2.7倍。特别是成功引进了中材集团、青啤集团、台玻集团、天元锰业集团、万邦集团、民生集团、海星集团等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二、坚持以人为本,较好地实现了城乡群众利益。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早在2002年,就率先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8年又一次性将农业税降低了两个百分点,并积极争取将我区列入了全省粮食直补县(区),去年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连续四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从道路交通、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健全了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开展了交友帮扶、春节慰问和爱心捐助等活动,特别是在区上和各镇乡办事处、城市部分社区建立了33个爱心济困超市服务站(点),开辟了社会救助的新途径,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低保工作,五年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3万多个,输出劳务23.2万多人次,2008年城镇低保人数达到1.14万户2.33万人,农村低保达到4715户6087人。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每年都实现了“两个确保”和“两个保证”。
三、坚持优化环境,发展条件日益得到改善。我们始终把优化“三个环境”作为兴区之本来抓,着力营造生活舒心、投资放心、工作安心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一是积极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五年累计实施了11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了13条城区主干道路,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31平方公里。实施了桥北广场、江北垃圾处理场、城市供水供电网络改造、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和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品位。实施了勉城县际公路汉台段和村组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江河堤防、天然林保护、人饮工程、甘露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了7.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30.5平方公里小流域治理、1.16万亩退耕还林、2.92万亩荒山造林、1.8万亩天保工程、85项人畜饮水工程、2572口国债沼气等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积极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全面推行了“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了联系企业和社会人士的制度,严肃查处了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