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投票确定2名正式候选人。最后召开乡镇党员大会,全体参会党员在正式候选人向参会党员作出任职承诺后投票直选产生乡党委书记并报县委批准。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一是注重群众公认,搞好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在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过程中,主要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和组织推荐的形式报名。在候选人的确定上,坚持群众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对组织提名、个人自荐和群众联名推荐的人选,都经过民主推荐关,充分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志。 二是精心组织选举。按照市委组织的指导意见,依据《党章》和《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统一拟制了公推直选工作有关材料,从发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实地调研、确定候选人、公示、差额直选、选举结果审批等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确保规范操作。 三是突出任期目标的选择。在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选举过程中,把握好了干部任期目标这个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既选好干部,更注重对干部好的任期目标的选择。让参与竞争的候选人在比群众公认基础的同时,比谁提出的工作思路、任期目标、工作措施及实现途径更好,更能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真正把那些党员群众信得过、有本事、想干事、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在公推直选过程中,推行了乡党委书记竞选岗位任期目标承诺制,在选举大会上书面承诺,使参会者慎重投票选择;县委将“承诺”兑现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四、干部选拔实现“五突破”。一是变“干部选拔封闭半封闭”为“干部选拔公开化”。这次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从公开报名、民主推荐,到驻点调研、演讲答辩,各个环节都有普通干部和群众参与,广泛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实现了全过程的开放、透明。 二是变“少数人选人”为“干部群众民主选人”。梅家乡、灵岩乡参加民主推荐的干部达到172人,相比于以前的少数领导推荐、组织部门少数干部圈定考察者名单的做法,这次改革的突破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变“被动选人”为“主动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拓宽了选人渠道。喊响了组织考察、民主监督的口号,打破了“一纸委任状,三年太平官”的陈旧格局。 四是变“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在多数人中选人”。从这次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笔试情况看,进入前5名、甚至前10名的干部都是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虽然最后获胜的只能是一人,但一大批优秀干部进入了视野,储备了人才。 五是变“考察、笔试选干部”为“民主推荐+实际能力考查+民主测评选干部”。这次公推荐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将“公推”与“直选”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推”出的是公认的优秀人才、“考”出的是干工作的真本领、“测”出的是群众公认度。许多老党员说:“开展这样的公推直选,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民主选择权。”一些群众说:“选好咱们的‘当家人’,我们致富就更有希望了,跟着共产党走,硬是有奔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反映,公推直选的声势营造得好,树立了党的形象,维护了党的威望,振奋了人心,能够把党员群众更好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通过开展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我们体会到: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开展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关键;严格按程序办事,是开展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核心;认真贯彻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是开展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保证;激发当选者内在的工作动力是开展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目的;深入宣传、发动是开展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的基础。我们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全面开展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将报考条件和资格再放宽一些。在产生候选人初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