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决不能淡化,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强化创新意识,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才能回答和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三要强化责任意识。有了领导职务,就必须负起领导责任,这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敢于碰硬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善于解决复杂矛盾和难点问题,自觉地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磨炼自己,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绝不做表面文章。要善于将规划口号变成一件件的实事,拿出具体办法,将其一抓到底,办出成效。
(四)加强群众观念。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群众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展现出无穷的智慧。领导干部亲身参加的实践毕竟是有限的,眼界也是有限的。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汲取群众的智慧,才能开阔视野和胸襟,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能力和素质。要在实践中学到真正的东西,就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深入第一线,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亲耳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做到“心入”。所谓“心入”,就是同群众的心连在一起,视自己为群众中的一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摸到真实的情况,获得真正的能力。要做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敬重和钦佩,从而主动积极地奉献出聪明才智。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的意识越强,就越受群众欢迎,获得的群众智慧越多,自身素质和能力也越高。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要在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一个没有正确理论武装的人,就会失去政治方向,行动必然盲目,言行必然脱离社会大趋势的轨道。因此,每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一个对学习冷漠的人,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在学习中,要注重激发学习科学理论的热情,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渴望,有了热情就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搭起通往科学理论的虹桥。要静下心来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悟、研有所得,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用的问题。理论学习重在“联系实际、转变观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把学习理论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与当前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与当前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共性,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统一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加快“精神变物质”的进程,使学习转化成生产力和创造力,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推动力。
二是要用为民意识来指导工作。要全面理解和认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领导宗旨。“为民”不仅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因此,每位基层领导干部要善怀爱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善做利民之事,善行利民之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挂在心上,时刻牢记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真正体验群众的生活,体察群众的情绪,体味群众的甘苦,体会群众的忧乐,只有真正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