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掉以轻心。
十要接受监督,不自恃特殊。在领导机关工作确实有其特殊性:身份特殊------与领导保持着一般同志所没有的密切关系;工作特殊------在领导直接授权下办公行事,而且能够为领导的决策当参谋;环境特殊------出入基层官兵禁止的领导核心部门。这些特殊性,取决于部队建设的需要,并不是为领导机关干部个人设置的特权。领导机关干部决不能倚仗这种特殊性而当特殊公民、特殊党员,拒绝接受监督。要过好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情况,自觉征求党组织及同志们对自己的意见,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监督,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经得起党组织和群众的检验。
6.机关干部成才“十字经”
作为一名领导机关干部,要干出点“名堂”来,称得上把"刷子",算得上个人才,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具备10个字,即:“看、问、思、辩、抄、背、记、写、改、熬”。如果加点语法修饰,可在这10个字前边各加个“多”字,就是:“多看、多问、多思、多辩、多抄、多背、多记、多写、多改、多熬”。
一、多看
“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信息量的主渠道。中国有句俗语: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看什么?我认为,一是要耐住性子看大文章。诸如江主席“七一”讲话、“5.31”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这些文章大都是整版整版的,有时真有点望而生畏,但你不看就把握不住中央的精神,就缺乏政治上的敏锐性。这就要“逼”着自己,耐着性子,看深看透。二是要静下心来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论文章。象社论、评论员文章、理论研究文章等。这类文章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须静下心来细嚼慢咽。长年坚持看,思维的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三是要提起神来看紧贴中心工作的动态文章,象四个教育、落实《纲要)、贯彻《条令条例)等,这些宣传中心工作的文章,要随时追踪,从全局上把握,并预测下一步的宣传重点。怎么看?一是要挑出来看。一个人一双眼睛,什么都看肯定看不过来,这就要善于“挑”。“挑”就是选择。要从一本书、一张报纸中挑出一篇或几篇,从一篇中挑出一句或几句。有句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它的道理。这么多报、这么多版、这么多文章,先抓住题目“略”看一遍,再去重点阅读,是很重要的。二要“串”起来看。诸多报刊集中对一项工作宣传,信息量很大。经常串一串,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重点各不同。三要带着“问号”看。就是要有目的性,带着新情况新问题和这样那样的困惑,然后到书、刊、报中寻求答案,拉直“问号”。
二、多问
有句老话,叫作“学问”。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这道理很浅显,但有的同志却不习惯,缺乏问的紧迫感,存有问上级“怕露底”,问下级“怕掉价”,问同级“怕矮人三分”…的想法。要做到"多问",必须从"怕问"中跳出来,确立"不耻下问"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就问个明明白白,问个透透亮亮。
三、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罔:没有、无。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大家知道,古人作诗有“三上”:马上、厕上、枕上:骑在马上,蹲在厕所里,躺在枕头上都在遣词造句,真是绞尽脑汁!毛主席观看歌剧《白毛女》,当看到喜儿被逼进山洞的场面时,一拍椅子站起来,有感而发:“不造反行吗?”弄得警卫人员很紧张。显然,毛主席是站在阶级的高度去思考的,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和精辟的论述。而我们有的同志却不那么善于思考。报也看了,书也读了。眼睛忙,脑子闲。这样的读,叫“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同等条件,同一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