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和源头治腐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县领导的要求,去年五月以来,我们在 等单位进行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 等刊物相继进行报道, 亲自听取了我县货币化改革的专题汇报,省、市纪委其他领导对我县试点工作也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四个试点单位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探索、积累、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改革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扩大试点范围。今年新增加了14个试点单位,6个乡镇,8个局委,加上去年的4个,试点单位已达到了18个。今后还要逐渐增加,不断延伸,并完善配套制度,确保健康运行。力争通过一到两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成熟的、具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的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操作管理办法。
二、顺应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改革信心
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的现实选择。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对职务消费的管理办法进行探索和改革。改革的具体办法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实行货币化,定额到人,包干使用,不再凭据报销。这也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时坐的飞机及保安人员所需费用均由总统个人从其专项资金中拨付。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等许多高级官员的职务消费都是定额到人,包干使用,他们上下班用车都是私家车,费用由个人从包干经费中负担。我国封建社会历代地方官员,在官场中迎来送往的费用,官府并不报销,而是官员个人从朝廷所给的傣禄中开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管理办法正逐步向货币化过渡,如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年薪制等等都是如此。吃喝和坐车等都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现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情况下,已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职务消费货币化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方向,是大势所趋,迟早都会走到这一步。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也是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需要。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招待费、通讯费、小汽车管理等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方面管理漏洞大,监督不力,浪费惊人。少数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小车来小车去,有的甚至私客公待,公车私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意见很大。近年来,为遏制公款大吃大喝歪风,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发了不少文件,开了不少专门会议,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个别地方和单位干部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兑现,机关电话欠费停机,办事业没钱,机关正常开支没钱,但大吃大喝有钱,买高档小汽车有钱。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幽默地讽刺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手里端着一碗油,屁股坐着一栋楼,一顿吃个大水牛。”是说喝的酒一杯相当一碗油的价值,坐的车相当一栋楼的价值,一桌饭菜相当一头牛的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关键是靠制度。必须从改革入手,以制权、用钱、管人为重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