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为民的好纪委书记
赵昭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昭同志在纪委岗位上以“三个代表”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被当地广大干群亲切地称为“爱护干部、亲民爱民”的好纪委书记。
党组织把他安排到纪检岗位,他一干就是5年。赵昭同志原在芝田镇任组织干事、办公室主任,由于他工作积极,勤奋肯干,99年 3月被市委提拔为党委委员调入河洛镇工作。河洛镇是全市最边远和最贫困的乡镇,对他来说是一次考验和“磨难”,而他却毫不犹豫地说:“到河洛镇工作也许有很多不适应,但对我来说却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同年 月担任该镇纪检书记。但纪检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市、镇领导找他谈完话后就有“好心人”对他说:“副科级干部中就数你这职位没‘油水’,又恼人,还不如干一个有权的助理!”。他当即严肃批评说:“每一个岗位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组织提拔我到这个岗位是对我的极大信任,我十分荣幸,岗位就意味着责任,而不是利用岗位上的权力捞好处,做好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谦虚好学,爱岗敬业,在河洛镇干纪检书记很快熟悉业务,纪检工作由原来的落后变为先进。
河洛镇远离市区,农村的文化生活枯燥无味,但他既能守得住清贫,又能耐得住寂寞,他唯一的排谴办法就是拼命地工作,此外便是多看书、读报,多学习“充电”,他除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市场经济知识,还认真地学习纪检监察方面的业务书籍和法律知识,他每天工作、学习时间常常达12多个小时,他以镇为家,无特殊情况从不“走读”,还认真督查其他同志也不“走读”,使河洛镇机关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据统计,每年光加班加点他就比其他同志多利用50多天,此外,他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组织原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办的不办,心不贪,手不长,嘴不馋,做到经济上清白,作风上正派,工作上认真,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乡镇干部清政廉洁的高大形象。通过努力,他成了全市最有“资格”的“业务通”,不仅受到基层乡村干部的爱戴,同时也赢得了全市纪检系统干部的敬重。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经常有人主动与他套近乎攀亲,想通过送钱送物等手段为其办事,他都一一绝。他心里始终有一杆称,那就是不为以及私利而失去公道正派和公平公正的原则。2003年度,镇政府办公大楼进行兴建,一位建筑工程公司老板找到主管城建的他要求“关照”,并把一沓钱往他手塞,他明确表示“要想过我这一关,必须凭自己的实力进行公开竟标”。气的这位老板摔们而去。对外人他能坚持原则,对亲朋好友也不循私情,不搞例外。他的妻子孩子爱吃鱼,每次央求他从镇渔业公司弄点鱼,他都是从市场上购买回去交差。他有个本家亲戚在镇中学任教,多次求他调换工作岗位,他都以种种理由一推再推。
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大量艰苦的基础性工作上,防患于未然,挽救失足党员、干部10余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些党员干部在纷繁多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赵昭同志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同时也对自己搞好纪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带领镇纪委一班人始终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主要工作任务开展工作。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镇政府院内坚持每周二学习制度不动摇,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党纪条规,经常组织观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