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推进作风建设与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克难攻坚、推动工作作为转变作风的落脚点,采取现场办、协调办、交付办、督查办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同时,更加有力地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二要把作风建设落实到改善民生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作风建设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今年作风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要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推动民生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办实办好民生工程,努力促进广大群众在更大范围和层面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从严治理关乎民生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从严整治教育、医疗以及涉农、涉路行业存在的违规评比达标表彰和乱办班乱发证问题、看病难收红包问题、价格违法违规及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等,认真纠正公务消费不规范、坚决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要把作风建设落实到提升效能上。效能,是作风的体现,是能力的反映,是形象的展示。当前,我市的一些部门机关仍然存在行政审批事项环节过多、周期过长、效率低下的问题,整体工作效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求和群众的需要。推进作风建设,必须把提升部门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作为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要按照“取消一批、简化一批、规范一批、提速一批”的要求,坚持从办事窗口抓起,稳步推进“两集中”(审批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审批中心集中)、“两到位”(审批授权到位、审批事项到位),积极探索审批事项首次办理预登记制度,深入推进“阳光政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环境、提升办事服务效率。要完善行政首长问责和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制,加大对政令不畅通、执行政策不严格、工作任务不落实、劳动纪律不遵守、拖拉扯皮不办事、行政执法不作为、群众诉求不关心、占着岗位不谋事等庸懒漂浮习气的纠治力度,有力遏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要抓一批“治庸治懒”典型案例,通过曝光、讨论、剖析、追究等手段,举一反三,促进效能提升、作风转变。
四要把作风建设落实到求真务实上。抓作风,最终要落到抓工作、促落实上来。要把作风建设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努力在全社会兴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切实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推进重心下移,带头深入基层,解决基层问题,化解基层矛盾,优化基层环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
抓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责任,关键在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今年各项工作始终,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强化责任。要建立健全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对主管、分管、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量化,将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具体到人,真正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