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按要求坚决完成预算非税收入任务,否则要少一扣一。要积极研究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方式,增强地方财力。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依法推行国有资产使用权及特许经营权招标、拍卖制度,拓宽财政增收渠道。二是预算安排要打紧支出。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先生产、后建设,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的原则,从严控制行政运行成本的过快增长。要集中财力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避免“撒胡椒面”。一方面,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确保工资按时发放、社会大局稳定、乡镇机关正常运转、社会保障支出需要。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干部职工的适当补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在上年基础上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补贴标准。同时要预留部分财力,保障国家调资政策兑现。要保证公安系统“吃皇粮”,保证必须的维稳经费,维护安全团结的局面。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四个增加”,即切实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落实8件实事等工作的资金配套;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改善弱势群体生活;增加社会公益事业支出。三是预算执行要强化刚性。预算盘子一经人大批准,除因非常特殊的因素外,不能再开新的支出口子,调整预算必须按法定程序办事,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加强预备费和机动财力的控制管理,原则上上半年不动用预备费。要完善议财规则,从严控制税费减免,严格预算约束,规范临时动议增加支出。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突破单位经费预算,不得随意打报告向财政要钱,更不得以各种名目挤占挪用建设性专项资金和乱发津贴、补助、奖金。要重点加强对会议费、接待费、出国出境考察经费、设备购置费和行政性基本建设等几项费用的管理。
三、要千方百计改革行财之策,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公共财政,就是以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生财、聚财、用财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今年,全县财政改革要着重抓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推行部门综合预算。要按照零基预算要求,重新测定单位项目支出需求,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上半年,要选择一些部门单位,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推动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试点单位将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款项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减少资金占压、滞留、挪用和浪费。三是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在保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债权债务关系“五权”不变的前提下,推进以“预算共编、核算统一、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核心内容的“乡财县管”改革,从机制上挖潜、节支、堵漏、控债。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税费综合配套财政改革。四是全面提升政府采购运行质量。完善各项制度和办事程序,规范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增大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财政资金节约率。五是创新财政监管机制。按照“收支并举、监管并重、内外并行”的要求,加快财政监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拓宽财政管理视野,扩大财政监管的覆盖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凡与财政资金缴拨有关的项目和单位,财政部门都应该监管。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促进政府支出监督关口前移。加强财政性资金到项目的全过程监控,做到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挪作它用。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严格实行追踪问效,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权债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