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当然,从组织上讲,应当注意主动关心,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但是,作为干部自身,还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为了人民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宋代范仲淹讲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共产党人更应当有这样的高尚情怀。
三、守好一个“廉”字
廉是为官的品德,是从政的品行。这里的“廉”不仅是个人廉洁的问题,还有个廉政的问题,含有公正、公道、正直、正义的要求。这里之所以用一个“守”字,是因为我们的干部最初本质上并不坏,主观上并不想贪,但由于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诸如金钱、物质、享乐、美色等等的诱惑,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种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又由于干部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会成为一些另有所图、别有用心的人腐蚀的对象、进攻的目标,所以,非“守”不可。而且这种“守”,要常守,不能只守一时一地;要固守,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守,不能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有任何改变。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里我想起在南大听课,一位教授开场就一本正经、毫不客气地讲,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当你们走上领导岗位时,就已经走到了监狱门口,有两股力量在把你向不同的方向拉,腐朽的、邪恶的、颓废的势力在把你向内拉,正义的、善良的、进步的力量在把你向外拉。这里关键取决你自身,要两脚站稳,立场坚定。还要千万警惕你的夫人、亲属,冷不防从后面再推一把。否则,你就进去了。大家听了哑然失笑,虽然感到有些夸大其词,似乎危言耸听,但冷静一想,讲得实在形象、生动、深刻。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觉,时刻清醒。怎样守好一个“廉”字,我的理解有三点:
一是公道正派。人们常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来赞誉历史上的清官。我想,首先要保持“一身正气”,才能做到“两袖清风”。一个领导干部正不正,决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问题、声誉问题,而且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风气。老百姓常讲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有了好的党风、政风,才能有好的行风、民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以德立威,不要以权立威;要以人格的力量服人,不要以权力的力量服人。古人总结为官的经验之谈:“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欺,公则民不谩,公生明,廉生威”。这就告诫我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为什么我们有的工程质量抓不好?为什么我们有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好?为什么我们有的司法不公?等等,这里面主要原因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所以,一个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这样,你的腰杆才硬、底气才足。
二是严守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党有党纪。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严守纪律。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中央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03年12月31日,中央颁发了两个《条例》;2004年1月,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紧接着6月份,中央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狠刹领导干部收钱送钱、跑官要官、配偶子女违规从业、参与赌博等“四股歪风”。对这一系列规章制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身体力行。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刚上任的领导干部,要一路走好,“三律”一项不能少,即:自觉遵守纪律,时刻保持自律,主动接受他律。一旦失去了纪律的约束,放松了自律的要求,离开了他律的监督,就会滑边,就会越轨,就会堕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