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全年任务的44.7%,应该说都没有达到50%的任务进度。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了没有达到时间进度外,而且比我们的年度目标低了1.4个百分点。二是对照全区,一些指标平均水平有差距。从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呈现出“三低”的现状,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分别为30.1%、17.6%、10.1%,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平均增幅分别为31%、18.8%、13.4%)。三是对照兄弟县区,发展步伐有差距。虽然我县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在川区八市县排名比较靠前,但从最能体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三个数据上看,地区生产总值我们完成24.6亿元,灵武61.9亿元,青铜峡36.5亿元,中卫城区3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完成64.9亿元,灵武则达到了9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我们完成1.86亿元,灵武达到5.08亿元,贺兰达到3.3亿元,中卫城区也达到了2.1亿元,与这几个市县相比,差距显而易见,不能骄傲自满、沾沾自喜。
总之,上半年我县保持巩固了去年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前进的良好势头,主要发展指标又攀新高,各项指标好于往年同期,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委确定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县委坚持农业富民、工业强县、三产活县、环境靓县、民生稳县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枸杞之乡、冶金重镇、物流之都、金岸明珠”发展定位。围绕这个发展定位,县委、县政府凝聚全县上下各方力量,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攻方向,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力地推动我县向西部百强县大踏步迈进。
二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中央也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做出了相应调整,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明显恢复,投资和市场需求活跃,为我县工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地位凸现。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7.4%提高到 2009年51.9%,以工业占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明显上升,今年上半年上升到了55%(第一产业占8%,第三产业占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5%(第一产业为15.3%,第三产业为26.2%),反映出了我们工业立县、工业兴县思路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这也是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对我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上半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9亿元,拉动了相关产业和消费领域的快速增长,对我县经济整体向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可以说,金融危机过后,周边各市县都是憋足了劲谋求发展,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再次落在别人的后面。说实话,这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确实不慢,但是,我县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因此,越是在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越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越是在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越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把发展的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