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迈4000元、5000元、6000元、7000元四个台阶,由2005年的3134元上升到 年的7027元,高出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7.5%。最醒目的亮点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突飞猛进。创造了享誉全省的农业产业化“肥东模式”,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0家,是“十五”末的10倍。6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肥东。最积极的探索是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在15个乡镇实施了30个批次建设用地置换和“增减挂”项目,争取建设用地置换指标13000亩;完成22个项目39个新村建设任务,4549户农民喜迁新居;完成村庄土地复垦1万亩,归还用地指标5500亩。整村推进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样板。最有效的措施是不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累计规模流转土地3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勘界发证16.7万亩。水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顺利实施了乡镇、村居区划调整。全面推进了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力保障功能大幅提升。最可取的经验是坚持“三化联动”促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协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有望成为我县第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按照合肥东部副中心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2%。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共同拼搏的结果,更是广大乡村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仍然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仍较薄弱,特别是水利建设亟待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仍较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五年,是我县科学发展、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转型、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将向我县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倾斜,我县将得到更多的支持。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未来10年全国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省级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两年内将新增6亿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水利条件薄弱、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收的县份来说,机遇弥足珍贵。此外,省里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合肥经济圈发展,为我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转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搭建了多元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每一位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都要充分认清形势,抢抓有利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二、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三化联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转变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