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党的十六大演讲指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必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充分聚集社会各方力量,着力启用民智,迅速形成科学发展、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要牢固树立民本理念。唯物史观认为。既是改造自然的主体力量,也是改造社会的主体力量。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取决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子,取决于人的作用。因而,激活人的因子可以加速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新,历来倍受各党派组织所关注。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基层党组织始终战斗在团结群众、服务基层的第一线,必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实意地解民困、化民难、促民富,切实带领人民群众培植新型产业、发展高新科技、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丰富和发展农村基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不时满足人民群众日愈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感受到发展为了人民、改革效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最大水平地将人民群众聚集到党的周围来。
二要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多年来。依靠人民群众奋力拼搏,使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这些效果和成功经验的取得,足以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法管理社会事务才可以促进人们公平享有,才可以形成人们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围。因而,当务之急我党要力改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觉克服脱离群众、背叛群众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发展产业、加快基础设施水电路网等建设,又要维护好农民土地和山林承包经营权等合法权益;既要鼓励大户承包、开展集约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又要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种非法营利活动,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各种社会事务是复杂多变的又是矛盾统一的必需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审时度势,始终以人民满意满意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的依据,以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少,群众的意愿水平高低来衡量绩效,逐步形成“公平正义、和谐共处、齐心协力、科学共建”生动局面。
三要强化群众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心齐。要始终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基层党员干部上门入户、对口帮扶、科技下乡、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协助群众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协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从业观。同时,结合抓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省州新一轮扶贫开发等良好机遇,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守业活动,切实将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农村党员,选拔到村支两委班子中来,选拔到乡镇公务员的队伍中来,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他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干事守业、团结一心的发展格局。
三、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文明创建能力。
也是集聚各方智慧,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的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的最根本途径。依照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需围绕党的核心力量,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文明创立的能力,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机制。
一要营造民主氛围。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