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关闭后,沈家化工污水处理厂可进行改造提升,转为接纳处理开发区内生产、生活的污水,同时作为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前的过渡措施,为我区完成“十一五”的污染减排任务提供重要保障。改造提升沈家污水处理厂要有专人负责,有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工作。二要加快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将廿里镇、杜泽镇、上方镇、大洲镇、湖南镇、高家镇、黄坛口乡等我区集镇人口较多的乡镇纳入 “十一五”期间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的试点乡镇,通过加快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建设促进当地污染物的减排。三要建设减排监控体系。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要对重点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测,建设监测业务用房,建立在线监控中心,年底前要完成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设施的建设任务,并与省、市、区环保局联网,环保部门要抓好落实,各企业必须按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三)污染减排要与建设项目审批相结合。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工业立区”成效明显,但有的乡镇、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是来者不拒,盲目引进,甚至引进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有的弄虚作假,今年大洲镇就擅自引进一家重污染企业,未经审批。在当前产业政策、环保门槛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选商引资,引进些低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沈家化工园区整治给我们的教训相当深刻,我们要引以为诫,不能再走老路。
要继续执行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对拟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审议,严把项目准入关,从去年建立该制度以来,我区已否决了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项目100多个,从而在制度上达到了“控新”的目的。今后凡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必须削减一定比例的同类污染物排放量,实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等三项指标的替代,否决审批将通不过。
(四)污染减排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以衢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区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依据之一。严格执行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坚决淘汰“十五小”、“新五小”行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2010年前,完成衢江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对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要依托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和衢江经济开发区,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分解落实任务,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污染减排工作合力。
政府是污染减排工作的监督主体,企业是具体实施主体。污染减排,关键是抓落实。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
要成立区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吾东明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负责总量减排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切实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强化协调落实,合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要把节能减排的指标落实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责任主体。要与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和其他有污染减排任务的单位逐年签订污染减排目标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