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顽症。专家们总结几十年来医学教育的教训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们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们学术视野不宽,专业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偏离;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受限,创新精神不足。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入手,希望大家巩固或补上人文知识这一课。
二、做一个好人
以上我讲了怎样做一名好医师,但是如果到此为止,你很可能还不能成为一名好医师,为什么?我认为还必须解决一个怎样做人的问题。
《大学》这本书里面讲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做人的极其重要性。要做一个好医师,首先必须做一个好人。这个好人是个哲学概念,讲的是人的人生境界或胸襟。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好人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可以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北大哲学教授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人生的境界分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指对自己行为的、生活的、生物的直觉;功利境界是指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满足私欲的;道德境界是指自己的行为是利他的;天地境界也就是哲学境界,是指人自觉的超越了社会,为天地立新的意思。”人生境界表现在心理状态上,有人称之为胸襟或格局。而如果表现在人的言谈举止或者行为上,则称为气象。一个人的胸襟、气象听起来好象很虚,其实是我们随时可以感觉到的。冯友兰先生曾经这样形容过蔡元培先生的气象。“我在北京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过蔡元培的讲话,也没有看见他和哪个学生有私人接触。他所以得到学生们的爱戴完全是人格的感染”。周恩来同志是一个伟人,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很多人写过他的回忆录。基辛格对周恩来的回忆说,他现在还时常回忆起跟周恩来相处的那些日子。他现在到北京来,经常要到周恩来纪念的地方默默地站一会儿来回忆,来哀悼这个伟人。我想这就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医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学问,更重要的是拓宽胸襟、涵养气象。那么怎样的人才是好人呢?季羡林先生讲,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的人就是好人。我想把要求放低一点,关心别人象关心自己一样的人就是好人。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诚信、正直。言必信,行必果。当然要做到是不容易的。要靠自律来完善,要靠修养来练就。当前医疗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是社会的一个热点,卫生部下发了“八不准”规定,希望大家深刻认识,严格执行。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要学会和周围的人相处。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就是毛泽东这样明察秋毫、运筹帷幄的伟人也还得有周恩来等众多贤人来支持,否则也将一事无成。事情要靠大家做。windows 2000是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一起做出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发表的时候,整整两页都是作者名。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任何事情都难以个人独立完成,特别是做生命科学的,必须联合作战。不善于跟人合作,很难成就事业。要乐于帮助别人,做人不能“太精”,什么东西都算得清清楚楚,好处全都自己占了,谁还和你一块做事呢?特别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要鼓励和支持人家成长进步,要承认别人的贡献,要学会欣赏别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要善于换位思考,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人云:虚怀若谷,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能做多大的事情取决于你有多宽的胸怀。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大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