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纲要》的起草情况和特点
1、《纲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长远,兼顾全局,规划五年。
2、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突出了发展的主题。
4、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五大以及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
二、"十五"期间首都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从国家的发展看:出现了三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一是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从北京市的工作看:
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上升。
2、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巨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3、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三、《纲要》中提出的北京"十五"期间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思路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要求北京市:"各项工作都必须开创新的局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地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展现新的进步和新的风貌。"
新世纪首都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打好基础,即到201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个十年巩固提高,即到2020年,使北京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再用三十年争创一流,即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完全实现现代化,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发展要注意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二是现代化国际大城市。
三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