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金治理。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扶贫培训、移民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实行统筹治理,由区财政局统一实施监管。区劳务产业开发办公室统一验收培训效果,并提出经费补贴意见,由区财政局审批拨付。对培训补贴差额部分,列入区财政预算,补足其差额。
7.统一考核评选。各地各部门劳动力培训转移输出完成情况,由区政府纳入对部门、街镇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兑现。
8.考核对象不变。承担培训转移就业任务的部门和街镇,继续按照各自职能落实完成培训转移就业任务,并接受区政府的检查考核。
四、统筹抓好城乡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重点工作
(一)面向市场,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工作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认定培训机构。在认定培训机构时,不仅要看是否具有培训资质、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培训设施等一般性条件,而且要把是否拥有用人单位委托的订单和较强的职业介绍能力作为首选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的不能认定。在进行培训单位招标时,也要把培训机构介绍就业的能力作为中标的首选条件,坚持有多少用人订单,才能承担多少培训任务。在对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检查验收时,重点检查受训对象的就业安置情况,对培训质量不合格和就业率低于85的,次年将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或承担项目的资格。
充实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对现有教师队伍要尽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挖掘社会人才资源,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职业培训师资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落实到位,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保证学员有足够的实习条件,达到培训后基本能够上岗的要求。
2.创新培训形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就业意向和培训项目等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区别对象,分类施教。根据转移就业方向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一是把就业岗位采集与培训联系起来,进行“订单式”培训;二是把我区两大园区建设与培训联系起来,进行“定向型”培训;三是把异地就业或劳务输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与培训结合起来,进行“输出型”培训;四是把移民的扶持帮助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进行“扶持型”培训。
在重点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通过向劳动者开展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市场择业要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者市场择业的竞争力、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和依据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现自我保护的能力。
3.增强培训适用性。培训是手段,转移是目的。培训工作只有与转移就业相衔接,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要始终坚持以劳务市场为导向,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围绕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务技能,如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电子装配、建筑装潢以及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宾馆服务等,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
就业岗位的要求,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合理组织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好培训。注重通过培训创立劳务输出特色品牌。根据我区实际,选准一两个培训“拳头”项目,形成鲜明的培训特色,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推进劳务输出。
4.突出培训重点。在继续抓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三峡移民和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工作。移民培训重点是抓好城镇移民的就业培训和农村移民的转岗培训,确保安得稳能致富。由晏家街道办事处、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