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发展建筑业,全区共有6500名农民在各类建设工地务工;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在城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已达5000人。在做大城区规模的同时,以兴建专业市场、发展工商业户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全区小城镇人口达7.2万人。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拓外地就业市场。劳务输出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一是抓好载体建设,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最初,我们发挥上海xx老乡的优势,与上海宝山港务局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后来抓住其下属装卸公司改制的机遇,创立了“山东xx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安置劳务人员1000余人,年创劳务总收入1800多万元的企业。去年该公司在上海市21个劳务输出基地评选中获第一名,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表彰。我们结合上海法制环境优、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优势,以xx驻沪劳务输出总公司为依托,与上海松江大学城、上福电子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关系,上海已成为我区最大的劳务输出市场。近年来,又借鉴上海的经验,先后在广东、浙江、江苏、苏州、青岛、深圳等省市建立了11处劳务输出基地,形成了机械加工、电子、工艺、服装、物业治理、汽车运输、货物装卸等多行业输出的格局。二是健全输出信息网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为有计划地输出和招收劳务人员,我们狠抓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对内,在区、镇两级设立了劳务输出服务大厅,今年又开工建设了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区劳动力市场,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收集发布用工信息;聘请各村两委负责人为劳务输出信息员,负责本村居富余劳动力和有意外出务工人员的登记造册,在全区形成了区联镇、镇联村、村联户的三级劳务信息网络。对外,以各大劳务基地为依托,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到用工较多的大中城市、关系企业收集用工信息,考察用工单位,及时进行发布,有针对性地组织输出劳务人员。如xx镇劳动服务中心主动到青岛、上海等地联系用工单位,积极组织全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去年全镇共输出劳动力5000人,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仅通过邮局汇回的现金就达4000多万元,收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效果。三是规范治理与服务,精心打造“劳务品牌”。我们把加强劳务输出的治理与服务,培育xx“劳务品牌”作为扩大劳务输出的要害,重点抓了“三个严把”:严把用工单位考察论证关,选择信用状况、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比较好的单位,签订招工合同;严把输出人员素质关,对输出人员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严格体检、政审,建立档案;严把跟踪治理关,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输出人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已逐步建立起了“考察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组织求职报名,严格考核录用,专人护送交接,搞好跟踪服务”的工作程序,做到了既对用工单位负责,又保证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全区经区劳动局组织输出到区外务工人员,没有发生一起损害劳务人员权益的事件,没有一名劳务人员违纪违法。仅去年一年就先后有8家用工单位主动到我区联系招收劳务人员,xx的劳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档次。坚持把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作为提升就业档次、打造薛城劳务品牌的要害环节来抓。一是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选定xx技术学院、区职业中专、农广校等5所有实力的学校和各镇街成教中心作为培训基地,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在全区形成了由劳动部门牵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