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组织的发展,对符合开办条件的,市各有关部门要一路绿灯,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二是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中介组织需要培育,同样也需要规范,没有规范的中介组织,就没有良好的劳务输出环境。首先,要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从用工信息管理抓起,规范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组织的中介服务行为,对成立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公司要严格审批和管理,统一颁发许可证。要加大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市里将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规范整顿,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劳务市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市场规律的熟悉程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规范和岗位责任制度,培养出一支品德优良、业务优秀、服务优质的劳务从业人员队伍。再次,要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功能完善的劳动力综合性服务场所,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向劳动者宣传政策、发布信息、传授求职技巧,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全市劳动力的专场招聘会,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加大输出力度。我市现有的职业介绍机构所发布的劳务用工信息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影响了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切实抓好劳动力供需信息搜寻的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国际互联的“通州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对现有各类劳动服务机构进行联网,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传播及咨询工作,实现全国劳动力供求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满足劳动者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了解信息的需求。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加大劳务输出组织程度,努力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我市就地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省外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1万元左右,国外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3万元左右。因此,在积极挖掘通州市内劳动力工作岗位的同时,要加大对大中城市和海外劳动力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我市的市场份额。要重点研究上海、广州、深圳、苏南以及日本、中东、欧美等国内外劳务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需求。要把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精力放在紧缺劳动力和特殊劳动力的需求上,在全面掌握劳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众多信息仔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要加强与国内外劳务组织的联系,探索与境外机构联合输出劳务的新方式,带动更多的劳动力走出国门。
3、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替代,是社会发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展的趋势,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加之市场需求存在着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我国具有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一些发达国家正相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使我国成为一个“世界工厂”,这些都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第一,扶持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首先,发挥农业内部消化劳动力的优势。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建好市确定的60个专业村和10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办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搞活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壮大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村能人经济,鼓励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