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从技工到技师、从初级到高级的转变。三是加强再就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劳动者的下岗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回避的现象,要教育下岗人员失业不失志,积极适应社会变化,通过培训掌握新的技能,迅速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专业技能、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最有效途径。要积极整合职教资源。按照“区域集中、规模办学、分层布局”的原则,统筹规划职教资源,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职教资源整合,采取同类合并、优势互补的办法,使行业、企业办学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尽快形成以通州职高、电大分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既要鼓励职校之间的有序竞争,又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既要在发展规划、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任用、学生就业等方面统盘考虑,又要兼顾职校之间的相对独立和各自特色,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化通州职业教育体系。要大力拓宽培训范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拓宽培训的知识和技能范畴,还要努力适应就业新形势的要求,培训能操作设备、会使用电脑、懂经营管理的中高级人才,以满足多层次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要力求办出职教特色。做大做强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建筑、服装、机电、模具、空乘等专业,积极拓展电焊冷作、红木雕刻、裱画工艺等传统项目的培训,努力使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同时要注重劳动力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要把培养职业能力与培养职业道德紧密结合起来,树立通州劳动力的良好形象。要坚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凡从事属于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努力建设培训基地。各职业学校要建设面向市场的职教培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训,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培训合格的实用技术人才。今后要将学校开拓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作为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将社会对培训学员的接受程度作为专业留舍的重要依据。要着力抓好教工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同时对不称职教师要采取送往人才中心交流的办法,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地不断提高。
2、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奋力开拓劳动力市场。
中介组织是劳动者走向广阔就业空间的“桥梁”,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劳动力经济的“牛鼻子”。为此,我们要积极扶持各种形式的劳动力中介组织,努力形成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就业新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
一是积极扶持中介组织的发展,为劳动力转移搭建平台。从我市年初调查的情况看,从事劳动力中介的组织仅十几家,转移劳务也不足万人,与我市已转移的29.79万个劳动力极不相称,劳动力转移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转移成本偏高。事实证明,没有中介组织的参与,劳动力的转移只能是盲目的、低效的;中介组织健全的地区,劳动力转移就多、效果就好。加快劳务中介组织的建设,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政府、部门、民间三管齐下,积极兴办劳务中介组织。市级机关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支持兴办劳务中介机构;各镇要利用现有劳动人事管理服务站的有利条件,选用能人,全面建办劳务中介组织;各类职业学校要组织精干力量,专门从事特色劳务中介工作。积极扶持民间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