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突出重点抓输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就业的门路也增多。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坚持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结合,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结合,实施数量与质量、就地与易地、市内与市外,多形式、多渠道并重,整体推进劳动力输出。要围绕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能力,拓宽农业外部的就业领域,促进劳动力的输出转移;要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形成转移输出市场;要紧紧抓住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抓住小湾电站建设和一批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动员城乡富余劳动力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转移。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尽可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务工,拓宽转移输出领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优势,加强与市外、省外有关企业和单位联系,积极将劳动力输出市外,输出省外、国外,拓展我市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围绕订单抓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一手抓订单、一手抓培训,加快劳动力培训输出步伐。要面向昆明、面向东南沿海为主要输出地,拓展东南亚市场,主动走出去抓“订单”。市县(区)和企业驻外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县(区)驻外办事处建立劳动力输出的联系点和服务点,既要积极收集信息,整理反馈信息,向我市劳动力输出提供“订单”,又要为输出去的劳动力提供服务,提高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规模化水平;要围绕“订单”抓好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是岗位技能培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积极推进全省“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实施,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每个县(区)选择1—2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培训点,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
(三)要依托中介促输出
中介服务组织是做好劳动力输出的桥梁。我市目前仅有劳动力培训输出中介服务组织17家,中介服务组织少而小,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化运作,民营化为主”的原则,建立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促进会和协会,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