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发展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手段,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优先目标,作为检验和衡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准。一是要在新增就业岗位上下功夫,重视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灵活、见效快的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二是要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既要通过素质培训去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又要通过技能培训去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性,并加强动态管理,着力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成功率,努力实现全年转移14200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外出务工或者到二、三产业就业的目标。三是要在创新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劳动者自谋职业的激励机制、用人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奖励机制、社区帮扶困难群体的保护机制。确保今年实现新增就业4300人的目标。
(二)坚持应急措施与制度建设并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劳动保障部门要坚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为和谐社会编织一张“安全网”。一是强化扩面征缴,让更多人享有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市扩面征缴取得显著成效,但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不高、缴费基数不实、困难企业欠费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劳动保障部门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上下联动,健全扩面征缴长效机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扩面征缴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情况通报、督办检查、服务联系和社会保险纳入、缴费基数及人数核定。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不断提高征缴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劳动保障、地税部门要会同工商、民政、人事等部门,定期交流用人单位、企业年检登记信息,及时督促未参保用人单位、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对未参保、少参保的用人单位,督促其限期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社保登记,参加社会保险;对申报核定基数不实的,要严格追究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加大社会保险的推进力度。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促进完成长效机制。在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同时,要加强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以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突出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标准和实施意见,通过“以土地换保障"的办法,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大力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各类从业人员和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确保参保率达80%以上。加强医疗保险规范管理和服务,强化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科学管理,加强基金监测预警,创新费用结算办法,探索建立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医药价格控制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三是加强基金监管,强化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社保基金是参保人的“养命钱”,其安全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基础,一分一厘都必须用在老百姓身上。要切实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开展社保基金和有关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要加快“金保工程”和社保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建设,并将服务平台向街道、社区、乡镇多点延伸,推行网上登记申报核定,一步优化社会化发放流程,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便民高效服务。
(三)坚持扩大规模与注重质量并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目前,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是提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