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家企业正在洽谈,工业园区正逐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骨干。四是服务工作更加优质。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企业,采取召开企业座谈会、银电企联席会、企业现场办公会和向重点工业企业派驻联络员等形式,指导企业完善发展规划、加强内部治理,协调解决企业在用电、用气、运输、资金方面的困难,供电部门全年不停电,电力供给在芒硝企业新增自发电的情况下比上年增长10,金融部门新增工业贷款3530万元。全县工业经济创历年最好水平,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实现2.3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亿元,增长45.8;芒硝产量达到34.5万吨,瓷砖产量达4025万平方米;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产品销售率达到99.3,全年实现盈利1223万元,增长164.7,工业税收实现2474万元;企业出口扩大,有10个企业获得国家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三)抓稳农富农,三农工作生气盎然认真贯彻中心1号文件和中心、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农业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和粮食直补等各项减负增收政策,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多年未有的良好形势。农业总产值实现5.46亿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5元,增长460元,增幅是去年的2倍多;粮食总产量达到8.5万吨,增4.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公司加农户、基地加农户、业主加农户模式的推动下向调高、调优、调畅的目标迈进,六大基地新增经济作物2.6万亩;成功申报了魔芋、水稻、脐橙等绿色食品品牌5个,完成了省级无公害畜产品基地3个和国家级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的认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培育了国荣丝绸、禾森餐饮养殖、“红运橙”、“金陆捌”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7个。生猪生产走出多年低谷,出栏20.9万头;新增奶牛650头,存栏达到2150头。拓宽农村劳务输出渠道,全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4万人,劳务收入达1.3亿元。加强xx新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资金1亿多元,修复水毁工程350处、整治病险水库11座、改造中低产田土2600亩、解决3900人饮水困难、改造农民住房2000户;农村户办“六小”工程得到普遍推广;新修乡村水泥路136.5公里,农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四)抓第三产业,商贸旅游日益活跃加快推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营造“亲商、重商、敬商”的社会氛围,宣传兑现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质量,让各类社会财富在商贸领域得到充分涌流,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56户、个体工商户1013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促进了城乡经济繁荣。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95亿元,增长14.6,贷款余额5.29亿元,增长8.5。重视旅游发展,积极打造“两山两线”旅游品牌。九龙山景区公路全面硬化,景区设施进一步完善;龙鹄山开发总体保持稳定,在磨合中逐步向前推进。丹蒲路、丹顺路休闲旅游带依托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新增餐饮旅游休闲场所18家,其中2家被命名为市级休闲娱乐区(点),尤其是逸兴苑以其生态园林规模和幽雅的川西民居风格在四周市县产生较大影响,被旅游卫视列为推荐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来丹。全年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0万元。(五)抓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生态xx为目标,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是改善交通环境。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400万元的丹蒲路改建工程和总投资1400万元的仁中路、张王路改建工程,水泥路通乡率达100、通村率达88、通社率达66。二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