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海城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海城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害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总结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市委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务实争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六届市委工作的回顾
中共海城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期间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年。四年来,在中共鞍山市委的领导下,面对复杂的形势与任务、机遇和挑战,市委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超常发展、保先升位的思路,抓改革、促开放、谋发展、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坚持以推进经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突出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支撑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持续实施项目建设“三百工程”,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05年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6亿元,比2001年增长43.2。地区财政收入15.4亿元,增长1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33.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6亿元,增长89.8。外资调入额9457万美元,增长101.2;出口创汇实现2.4亿美元,增长69.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5元,农民人均收入5060元,分别增长30.9和20.6。
(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培育最具活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建立最为规范的市场机制、塑造最佳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企业改革,加快国有商业、交通运输业转制,加速民营企业体制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审批事项减少到192项。推行财政体制改革,调整镇区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编制办法,规范政府采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行镇区事业单位改革,压缩机构和编制,理顺治理体制,转变工作职能,促进了镇区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深化农村改革,推行兑换粮食直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就业和完善保障,建成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监察三位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安置就业4.2万人,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886户、925人,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以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完成失业保险并轨
工作,积极发展商业性保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持续开展突出信访问题和社会问题专项治理,整合信访资源,完善信访机制,启动运行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有效处理一批重点信访问题,信访总量大副下降。持续开展“打黑除恶”、“严打”、“禁赌”等预防和惩治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组建社区和农村流动派出所,建立现代化交通指挥系统和智能化交通治理系统,构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建立突发性事件、公共卫生防控和重大动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