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既要看到取得的显著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难度较大。去年农民增收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政策推动。对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增加以上,但农资价格上涨和粮价上涨空间狭小,政策因素减弱等因素的作用,再加上产业化经营、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没有形成,今年要确保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长难度较大。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待全面提高。农业非凡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叫得响农业品牌还很少,农业竞争力总体上不够强。三是镇村财力的相对薄弱制约着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道路、供水、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任务繁重。各镇花了大量精力、物力用于工业集中区建设,镇财政相形见绌。部分镇村干部想干事,但苦于财力紧张而只好作罢。四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压力日益增加。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增加;粮价上涨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土地承包纠纷日益增加等,使维持农村稳定的压力增加。五是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专业服务人员老化,处于青黄不接阶段,再加上受治理体制调整的制约,部分镇农林、农机、经管、水利等机构新进人员专业不对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种养技术的推广。
只有把问题看得深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对策想得周全一些,才能始终把握“三农”工作的主动权。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熟悉,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加强“三农”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能松懈。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用更扎实的措施,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贯彻“两个趋向”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加快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步伐
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我区先行“两个率先”之年,也是谋划“十一五”规划的要害一年。做好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任务,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新阶段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以先行“两个率先”为总体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心、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深刻领会“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加大“三农”
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区农业产值达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上,其中多种经营产值亿元,增长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以上。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