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一体的庞大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它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农村幅员广大,情况错综复杂,各地农村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和农民素质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法要在抓死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的前提下,按照中心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稳起步,起好步,实现良好开局。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切忌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二、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加强领导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一无经验,二无模式可借鉴。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正确评价我县农村发展现状,进一步吃透县情,把握民情,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和有先有后、不同建设标准的原则提出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搞好规划,科学决策,示范带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规划先行,按规划组织实施。规划要按照中心提出的二十字内容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农村产业建设、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做到建设内容全面,建设项目具体,建设周期任务明确。规划要以自然村为单元,按照不同的条件确定各村的建设任务和标准。条件好的村子规划标准起点要高一些,发挥示范作用。条件差的村子规划也要适度超前,不能过份降低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各村的规划必须经过村民的充分讨论认可,使人民群众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什么时候去做,以体现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示范带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法和方式,不断完善提高。
3、要把培植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和涉农龙头企业作为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好农民长期收益和稳定增收的问题,为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县的产业建设要在种、养、加和劳务输出上作文章,在创品牌上下功夫,在营销上花气力。各村要依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生产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业重点培植,打破区域界线,连片开发,尽快行成规模。在培植产业的同时,要把扶持涉农的龙头企业和经纪人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县外能人参与我县的产业建设,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重点产业、重大科技措施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扶持和奖励。龙头企业是产业成败的要害,建水县马军村现象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只要做好生产与市场的对接,种植业也能致富。从现在起,全县各村无论条件优劣都要尽快行动起来,抓紧确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产业建设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县农村产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新跨越,逐步做到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品牌、县外有影响、市场有份额的新格局。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自己的大事。县广播电视台应开设新农村建设栏目,宣传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宣传县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传递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程。进一步统一全县人民的思想,激发全县广大人民
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