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把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针,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制定了《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心2006年1号文件),下发全党贯彻执行。中心1号文件在全面分析我国农村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真正意义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已正式启动,它将成为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新起点。省州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心的要求,对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根据安排,我从熟悉、体会及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建议两个方面作一个发言,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熟悉和体会主要有三点
1、充分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缓慢、农业基础不稳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低,增收困难已成为党和政府的第一头疼大事。农业现状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这些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宝贵思想,对我们熟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胡总书记这段讲话深刻地阐述了“三农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党中心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态度,是我党历史上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不可回避的重要政治任务。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遏制城乡差距拉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要全面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党就提出过,但由于诸多因素而没有付诸实施,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虽然提法相同,但在内容和要求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过去提出的只是一种发展方向、一种口号,而现在提出的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行动纲领,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既是一个发展目标,又是需要付诸实施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我认为这五句话二十字不仅内涵精深,覆盖了农村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五句话科学严谨,顺序不容颠倒。它把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切入点;把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把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全方位调动农民的广泛参与,实行自我发展、自我治理,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具实惠的实际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给我们指明了
工作方向,较好地避免了那些不切合实际的形式主义和劳命伤财的蠢事。
3、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切忌冒进
中心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