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正确政绩观的生成机制。政绩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说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反映。与政绩观密切相关的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又往往表现为一系列体制、机制和制度,它们往往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害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来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新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用好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试金石”。身为市委副书记、一市之长,肩负着全市人民的信任、希望与重托,我深感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把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事情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才能在有限的任期内,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足迹。因此,到××三年多的时间内,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我都自觉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说实话;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坚持科学发展观,牵住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我们最大的政绩。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主要看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展,各项事业是否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改善和提高。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心无旁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事实证实,大发展出大政绩,小发展出小政绩,不发展就没有政绩。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只有咬定发展目标,埋头苦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创造出政绩。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就是我们最好的政绩。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绩,检验的最终标准,就是看群众满足不满足,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兴奋不兴奋。现在,中心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盼望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从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能够做得到的事情做起,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确保群众见到更大的实效、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唱功”与“做功”的关系。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唱功”,更要有好的“做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善抓大事、实事,把政绩体现在干大事、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办实事上。这里说的大事、实事指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也就是诸如财政税收增加了多少,城乡人民收入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增加了多少,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指标,最能体现政绩的好与坏。二是处理好争奖杯与争口碑的关系。对于有实实在在意义的奖杯,我们理所当然要争,这有利于推动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但是,假如干工作仅仅是为了拿奖杯,甚至为此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那对工作有害无利。创造政绩不能只盯着奖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争、要拼、要搏的,都应该是老百姓的口碑。三是处理好有形政绩与无形政绩的关系。我们上了项目,建了企业,修了道路,造了桥梁,这些都是有形的、好的政绩。但是,还应该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比如各项社会事业、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虽然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成效难以很快显现,但这些都是为有形政绩创造发展条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坚持辩证、发展、全面、均衡、长远的眼光,这样才能创造出最好的政绩。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就是我们最实的政绩。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讲成绩或政绩,但就政绩而言,必须是有实效的政绩,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