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我们党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如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脱胎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崭新的社会形态。他们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首先在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至于非资本主义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途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仅仅作了一般性的理论提示。比如,他们提出,非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列宁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历史地位,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成功地领导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一定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胜利后的无产阶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他在总结俄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初步形成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构想。斯大林时期,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苏联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最终演变成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从总体上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热切希望中国尽快摆脱长期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状况造成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实施工业化的赶超战略,希望以超常规的发展,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思想。但是,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思想,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和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面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同志以高度的紧迫感和敏锐的战略眼光,一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解决了关于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