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跨上一个新的历史性台阶。
(二)必须从发展的大局着眼、从重庆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重心
面对全市正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进”重要阶段的客观实际,着眼西部大开发中新兴直辖市的长远发展,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重庆“十一五”发展的战略重心仍然是“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重心,切实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前十年打牢基础”的战略任务,为“后十年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争取主动、积蓄力量。要紧扣“立足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切实打牢加快发展的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和生态基础。要紧扣“着力自主创新”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区域性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切实打牢加快发展的科技基础和人才基础。要紧扣“完善体制机制”的要求,全力推动改革攻坚,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符合特殊市情的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切实打牢加快发展的体制基础。要紧扣“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更广泛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切实打牢加快发展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基础。
(三)必须注重协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我市的市情非常特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露出来,推进科学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面把握和妥善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协调推进“十一五”发展。一是处理好坚持能快则快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要立足重庆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实际,继续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努力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增长期;同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能快则快,努力做到既快又好、既活又稳。二是处理好大城市与大农村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继续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农村的配套承接能力,整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努力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共繁荣的新格局。三是处理好统筹全局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筹推进新兴直辖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针对三大经济发展区、四个工作板块的不同情况,加强和改进分类指导,促进各区域发挥优势、争创特色、竞相发展。尤其要注重各区域之间优势互补、联合协作、有序竞争,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四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推动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针对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加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和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处理好市和区县的关系。着眼于充分发挥市和区县两个积极性,着眼于进一步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