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的48.5倍,年均增长13.8%;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42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3.27%。从人均看,197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224元,2009年达到6365元,是1978年的12.2倍,年均增长8.7%;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10元,2009年达到9090元,是1978年的29.2倍,年均增长11.9%;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9元,2009年达到2148元,是1978年的20.3倍,年均增长10.55%。从结构看,2009年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是42.3亿元、83.4亿元,10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8:32:30演进至2009年的18.7:36.8:44.5,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到以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转变。从变化看,我市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脱贫致富,基本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197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仅为1.64亿元,
2009年农业增加值达到42.3亿元,增长了24.8倍,年均增长11.44%。工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了以
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为主导、产品多样的工业体系,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和1978年相比增加50多家,总产值达到114.39亿元,比1978年增加109.64亿元,增长15.9倍,年均增长9.9%。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3.2亿元,分别是“七五”、“八五”时期总投资的10倍和3.4倍。应该说,这些显著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横向比,跳出天水看天水,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从全国发展进程看,我国发展正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进入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沿海一些地区正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而我市仍有多项指标还未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任重道远。2009年,全国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312元、15781元、4761元,而我市仅为6365元、9090元、214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相差14947元、6731元、2613元。即使同地理位置相毗邻、发展条件相类似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相比,发展差距也相当明显。2009年,我市生产总值在经济区六市一区中仅排在铜川和杨凌前面,居第5位,与宝鸡相差487.5亿元,与咸阳相差53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居经济区最后,仅占西安的26%,占宝鸡的36%。大口径财政收入居第5位,比宝鸡少47.8亿元,比渭南少40.4亿元,比咸阳少3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经济区各市最后,还不到西安市的一半,只占41.2%,比第4位的宝鸡少1352元,与第6位的渭南相差828元。从全省发展格局看,2003年以前,天水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省第二位,2009年被白银取代,到2009年,又被酒泉、庆阳、金昌所赶超,居全
本文由: www.gwku.net 免费提供 省第6位。尽管2009年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居第5位,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除经济总量、大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位次略有上升外(大口径财政收入上升2位,位居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1位,位居第10位),其余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