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责任。在以间接税为主的体制下,地方政府自然极力发展能带来较多财税收入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这样既可以搞“政绩工程”,又可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这实际上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我国能源资源价格偏低,致使能源资源被滥用和浪费。要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关键措施之一是理顺价格关系,改善对能源、资源、土地和环境危害的定价,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产品之所以大量出口,是因为我国能源资源价格太低。所以,放松政府对能源资源价格的管制,使之逐步走向市场化,对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至关重要。这也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密切相关。
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财税、价格等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政府的角色定位应从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对全体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能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区别对待。
公共服务型政府应以公共财政体系为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首先应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减少并逐渐取消财政资金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国有资产运营实行政资分开;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资委收上来的利润应拿出一部分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和用于支付改革成本,即支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的必要费用;财政增收部分应主要
用于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公益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等领域;加快建立全覆盖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并提高财政支持的力度;探索普遍的养老保障制度;财政逐步负担义务教育;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特别是土地收益金应纳入预算;强化人大对财政收支包括超收部分的监督;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包括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增值税转型,开征燃油税、物业税,提高资源税税率等;使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增强地方政府主要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等等。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应积极推进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其价格能反映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国内外
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经验表明,提高能源资源价格,能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也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不高,正是调整能源资源价格的有利时机。能源资源价格提高后,需考虑给低收入群体以必要的补助。 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就业容量。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