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增长势头。但自2002年后,开始下滑,专业养羊大户萎缩,羊价下跌,养羊的经济效益下降,饲养数量随之跌入低谷,空栏户也较往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我县发展山羊产业的独特优势一是资源优势突出。我县草场丰富,全县有可利用的荒山面积214万亩,且草种分布广,种类多,有59科270多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190多种。草场再生力强,青草期长达10个月,不少区域无枯草,四季常青。有人工改良草地32万亩,加上茬子地,农隙空地,河滩草州,据专家测算,仅草场资源可供养山羊130万头以上。我县有耕地64万亩,农作物种类多,年产农作物秸秆100多万吨,加上闲田荒地种养,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山羊。气候条件优越,水质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牧草的生长和山羊的养殖。二是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早在明清时代修水就开始养羊,并经过长期的选育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赣西北黑山羊,俗称“修水黑山羊”。长期的养殖习惯,使修水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三是农户养羊积极性高。养羊有三大好处:一是以草换肉换粮划算。我县草多,稻杆多,用来养 羊可实现以草换粮换肉,既可节省大量粮食,又可改善膳食结构;二是经济效益高。山羊性成熟早,6个月就可配种,怀孕期150天年产二胎,每胎2—3羔,按每头羊200元计算,一头母年可创产值800—1200元;三是可提高地力。通过山羊过腹还田,提高了肥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利用羊粪肥水养鱼、种稻肥地、栽桑种茶等。山羊养殖效益好,老百姓养羊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不少的公司、个体老板纷纷投资山羊生产,参与发展山羊产业。四是养殖模式起点高。通过国家秸秆养羊项目的实施,山羊生产从品种改良、羊舍建设、饲养管理到人工种草、模式化养羊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修水山羊养殖协会,形成了一个山羊销售网络,全县有山羊贩运组织、个体户20多个,年外销山羊1.5万多只。3、发展山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①数量虽大,但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我县山羊养殖以千家万户分期养殖为主,养殖,产业大户的经营尚未成规模。全县自1994年以来,建立了征村、义宁、杭口3个山羊基地乡镇,余段、黄龙等15个山羊重点乡镇,发展了一大批重点村产业大户,每年的养殖数量都非常大,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均,养殖场、户之间联系不大,信息无法共享,相互脱节,各自为阵,离产经营有较大差距,市场化水平低。②营销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长。我县山羊销售渠道主要以贩运外销活羊和宰杀卖养肉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营销渠道较窄,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羊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③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含量和养殖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山羊疫病防治能力差,接种密度低。有的地方连羊舍建筑也不规范,导致部分地区山羊发病率较高。修水黑山羊个体小、产肉少、皮张小,优质品率低,造成了我县山羊畜品率和出栏率不高,山羊良种繁育与提纯复壮两个环节的工作不实,措施不力,导致山羊个体小、生长缓慢、良种率低,屠宰率不高。引进的山羊品种多而且杂,修水的山羊没有特色,品牌效应不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三、创新理念,以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县山羊产业的发展1、创新山羊产业发展理念。一是要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根本出发点。修水农业的潜力在于畜牧业,畜牧业产值的提高要在修水黑山羊上做大文章。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其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对于欠发达的修水来讲,这一任务显得尤其重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