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水土保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一,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区域的发展要有整体性、全局性的观点。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走“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保护水土资源、改善水环境”的科学治理之路,十分必要。
其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与保护的统一。这也是**市过去在水土保持、流域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经验。从**市水环境状况来看,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凸显,长期以来,人们把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治理很难取得持续的效果。探寻一个适合**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模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市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带来了巨大压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水土流失仍然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t/km2以上,年均土壤侵蚀量达5226.1万t,年径流量为11.84亿m3。特别是我市散度河流域和葫芦河流域,年降水量仅为400mm,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土质疏松,土壤侵蚀模数达8000t/km2,部分地区达10000t/km2以上,治理难度大,为我市渭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薄弱区域。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据**市水资源公告显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647亿m3,人均占有量444.7m3;
是全省人均水平的2/5,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5。加上多年平均入境地表水资源量9.4271亿m3,全市多年平均自产加入境水资源量24.8918亿m3。目前全市地下水开采率已接近极限值,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三是水污染日益突出。主要为废污水,多年平均年排放量3000万吨,入河量30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600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400万吨。
**市水土保持工作应直面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投入不足仍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制约因素。由于**市经济欠发达,市、县财政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能力较弱,农村“两工”取消后组织群众投劳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二是建设管理工作仍然薄弱,影响工程顺利实施。个别地方重治轻管仍很严重,治理成果难以尽快发挥出效益。
三是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新挑战,由于各种原因,人为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三、**市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