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充实综治维稳队伍,加强村治保会、调解委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公安、法院、司法要进一步建设基层、充实基层,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力往基层使。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整合基层综治维稳力量和资源,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三)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整治平安建设的薄弱环节。平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前,平安建设的主要问题还是社会管理滞后,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以社会面、居民区和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五张防控网络”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治安防控能力。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强化社会面上的治安管理,对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治安案件,要重点打击和整治;要积极探索“以房管人”和“以业管人”的工作机制,预防和打击流窜犯罪;对在校青少年和社会闲散青少年,学校、家庭要加强教育管理;对刑释解教、监外执行及吸毒等重点人员,单位、社区(村)、家庭和派出所、司法所要加强衔接,防止脱管漏管;工商、文化、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废旧物品收购点、网吧、酒吧、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对违反行业规定收购赃物和吸纳未成年人进入以上场所的,要处以重罚;要继续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以及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管理,消除不安全隐患。其次,各单位各系统、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钱投入的问题,让平安建设在系统内延伸、向村(社区)、家庭延伸。
(四)创新工作思路,积极预防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一要规范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把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体系建设,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和工作网络,促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二要提高调处能力。健全基层社情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着力提高基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使大量矛盾纠纷在乡镇、村(社区)得以化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大矛盾不出乡镇。三要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主动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五)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坚持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继续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地方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的方针,深入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开展整治行动。
(六)不断提高遏制毒品渗透的能力,确保“无毒县”的巩固。要在认真总结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县禁毒委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学校要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禁毒部门要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禁毒工作深入开展。要在破大案、打毒枭、摧网络、断通道上狠下工夫。对外出务工人员要加强禁毒知识教育,家庭、村组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让他们在外莫涉毒,回来莫染毒。对毒品过往的通道,要设点设卡,堵源截流。对涉毒重灾区,要重点宣传教育和开展集中整治。
(七)强化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和对广大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教育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文艺晚会、宣传专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