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进一步把自治区党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x工作的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今天兵地双方在x文化广场召开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到x团场工作双向选择交流大会。在此,我代表x党委和全x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最热烈地欢迎!
xx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也是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的集团化优势、相对较高的职工素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和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条件。四十多年来,x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无论政治风云和形势怎么变化,x军垦战士一刻也没忘记肩负的责任,始终发扬x精神,在戈辟荒滩上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片片绿洲,建起了星罗棋布的城镇,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横亘于山南麓,与各族人民和边防部队共同守卫着祖国的北大门。随着我国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我们乘改革的东风,坚持以“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x,增强戍边实力”为目标,抓机遇,谋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001年全x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6亿元,与“八五”末的2.21亿元相比翻了一番多,与上年相比增长19.8%;全x耕地面积由“八五”末的56.1万亩发展到2001年的81万亩;资产总额达到21.2亿元,比“八五”末的9.8亿元净增11.39亿元,翻了一番多;职均工资达到6775元,比“八五”末的3133元净增3642元,翻了一番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团场小城镇建设和x城市建设日新月异,x城市规划建设先进,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功能设施逐步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文教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为x今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xx不仅是一块集贤纳才的热土,还是一所培养造就优秀人才的学校。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每个时期都有知识青年和城乡青壮年响应党的号召,从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的省市来到x,扎根x,施展智慧才能,奉献青春年华。在4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xx已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和劳动力培养体系,积累了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实践经验。据不完全统计,xx成立以来,已吸纳大中专毕业生2136人,吸纳城乡知识青年一万余人。他们中的许多同志,现在都已成为xx各行各业的栋梁和骨干,成为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的一员,乃至区内外的重要领导岗位和知名的专家,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x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综合性的建设实体和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也是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熔炉。一方面,通过多年的发展,x经济有了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为大中专毕业生来x锻炼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面,随着x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开发建设者,一显身手,建功立业,推动x事业的更大发展。“勃勃生机恃风雪,建功立业正逢时。”富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中专毕业生,奔赴x团场、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去闯、去干,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运用和挥洒,才能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开创崭新的人生未来。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x工作是一项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增进兵地团结、民族团结,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增强x屯垦戍边实力的重大决策。xx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衷心拥护,热忱欢迎广大的大中专毕业生到xx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