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村(居)委会开展环境卫生协管、卫生监督协查、疾病防控等工作。
二是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民生工程。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提高筹资标准,调整补偿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确保年参合率达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144元,住院补偿率达38%以上;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进一步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完成管理中心与县内各新农合结报网点的连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三是实施卫生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实施县级医疗资源整合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力做好县第二人民医院、县妇保院迁建和县中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前期相关工作。
四是实施控制医药费用民生工程。一要调整完善医药费用控制指标。将每住院床日费用、低价药品采购使用比率、辅助检查阳性控制率列入控制指标,定期向社会公示各医疗单位控制指标完成情况。二要合理降低常用药品价格。在县级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实施部份药品协商降价,节约成本全部让利群众。在县级以下医疗单位药品集中议价采购的基础上,实行部分类别药品零差价政策。三要推行全县病历一本通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互认制度。
三、解决“五大问题”,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一是着力解决广大医务人员发展思路、发展信心、发展后劲等问题。二是着力解决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够牢固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全局和局部,个人和集体,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问题;五是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
四、推进六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工作水平
1、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年活动。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制定2009 年城乡社区卫生机构新建改造方案,继续大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改造工程,力争在2009年完成80%的服务站建设任务;及时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继续推进一体化管理,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强化培训考核,努力推进城乡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工作。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85%以上;进一步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规范经费使用,建立完善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强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对公共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作用。三是继续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和服务站建设;按照“费随事走”、“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分配方案,实现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的合理、合规使用;继续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康档案等工作。
2、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强化对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和强化补种工作;加强春季人禽流感防控和乙脑、流脑等疾病疫情监测;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食物中毒事件的监测与管理,提高诊断水平,防范和减少预防接种纠纷的发生。
3、全面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卫生监督内部、本级、层级稽查,依法落实卫生监督执法责任。二是继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强化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制度,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