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差距,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实行向教学骨干和重要岗位倾斜、向教学第一线倾斜的分配政策,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三是妥善安置落聘人员。要通过培训、转岗和设置乡镇督学岗位等方式, 合理安置待聘教师和落聘领导,化解人改矛盾,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围绕一个宗旨,大力发展各类教育
要围绕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再登新台阶。
一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建设既能体现时代特色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肇东教育。一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要取得新进展。切实纠正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动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广泛参与,加快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德育教育体系。二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要取得新进展。切实纠正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在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研究、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模式。三是在评价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引导社会各方面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共识,引导学校切实从办学条件竞争向办学综合水平竞争转变,促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
二是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发挥一中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高中建设。肇东一中是我市教育事业的窗口,代表着肇东教育的形象,对全市基础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带动作用。今年,一中既要做好辟建高中城、改造扩容的前期准备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不断提升自身的档次,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扩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使之成为吸引优秀生源、培养精英人才的基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招生、基建、师资等方面统筹规划,合理分配,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最大限度地挖掘普通高中的潜力,使其它三所高中都能在动态发展中得到提高,促进我市高中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三是以服务经济文明社会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成教育。一是优化职成教育资源配置。要从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综合职教中心要发挥龙头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 努力办成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职业教育,支持曙光电子技校、新华电子技校等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学校做大做强,全力打造省内名校。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要继续推行“订单”培养,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搭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平台。要瞄准肇东建设工业大市、牧业大市、粮食大市、商贸大市的市场需求,着力培植新兴专业,满足市场对大批技能型、创新性的“蓝领”“灰领”人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和辐射源。要扩大培训特种专业农民工的人员规格,加大落地型人才培养力度,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