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充分认识我区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个特征是统筹教育数量、质量协调发展。数量和质量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 ,就没有基本的质量;而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人们一直在追求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但这个统一,决不意味着这两个方面齐步走,平均用力。在人人有书读的愿望尚不能满足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有书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抓普及,注重数量的扩张。但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当普及的任务基本完成后(20*年我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5 %,初升高比例达96.6%),教育工作的重心必然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这个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第二个特征是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显重要。因为,普通教育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但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必须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今后几年,中职教育规模必须每年成百万地加快发展,摊到*,每年中职招生要增加近400多人。因此,当前在着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要统筹好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另外,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今后几年,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第三个特征是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目前,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与城市相比,相对偏低,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尽快扭转,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全国、省、市、区都专门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提出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努力在城镇化进程中,把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规划、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统筹起来,同时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教育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义务教育法》修改意见把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意见》提出:从20*年开始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在这个形势下,教育工作的目标是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样,对教育自身来说,有利于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也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