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文化知名品牌。推动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抓好精品剧目创作,打造精品演艺品牌;挖掘开发安绣、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麦秆画、秦氏绢艺等优秀民间艺术品,打造民间文化品牌。四是抓好特色文化产业村建设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壮大工艺品生产、演艺娱乐、创意设计、艺术培训业的发展,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创业园区。五是建立项目推进机制,培育文化中介机构,加大产品推介和项目招商力度,将我市的优秀文化产品推介到国内外市场。六是启动文化人才建设工程,抓好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确立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人才实行奖励。七是鼓励民营企业在市场条件下参与国有文化资源的整合、重组;对有规模、市场前景好、有益于民族文化的保护、有较高艺术品位的项目,重点实施政策倾斜和扶持。八是以发展文化产品市场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市场;建立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和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水平。
(三)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着力点,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这几年,我市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而解决制约我市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有赖于改革的深入、体制机制的创新。要进一步明确文化行政部门工作职责,将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订政策、把握导向、组织协调、检查监督上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要加大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对不同的文化单位区别政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是全面推动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实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全员聘任、职称评聘分离、工资绩效挂钩等办法,扎实推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人员实行档案工资封存,人员在岗期间实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事业在编人员退休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二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租赁、授权经营、兼并重组、资产出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对文化系统所属影剧院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公司制改造,盘活国有文化资源,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机制先进、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积极抓好市直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制定安阳豫剧院组建方案,成立崔兰田豫剧团、崔派艺术研究室、青年豫剧团、歌舞队、四股弦剧团,实行“一院两制”运作模式。成立安阳市歌舞团,与安阳豫剧院合并组建安阳演艺集团,打造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文化经营实体,走“集团+经纪人+市场”的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演艺娱乐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力争使文化的活力充分显现,文化的力量充分汇集,文化的功能充分发挥。
(四)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着力点,大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安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非常丰厚,馆藏文物和地下文物在全省名列前茅,必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抓好老城文物维修工程,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水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突出“传承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护和传播,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五)以多出精品为着力点,大力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