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在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均衡化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巩固提高“普九”质量,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但是,就当前的教育格局来说,学前教育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全省公办幼儿园只占7.3%,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到基础教育总投入的2%。尤其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十分明显,有些地方仍存在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没有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就谈不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谈不上建设教育强省,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人的奠基性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决不能把学前教育简单地视作管管小孩的福利事业,或仅仅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周期。可以说,关注儿童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实践证明,成功的学前教育能够使儿童对上学更有准备,可以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完善学习技能。研究表明,学前期是人脑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加强学前教育,发现和发展儿童的潜能,将为人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基础。如果失去了学前教育的时机,后来的补救将非常困难。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第三,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省从业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意愿也大大增强。同时,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投资,适龄孩子上幼儿园的比例持续攀升,目前已达92%。这充分说明,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广大群众的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包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有幼儿园1.02万所,比*年增加了47%;在园幼儿159万人,是*年的3.5倍;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为92%,比*年增长了70个百分点。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园与园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幼儿园布局还不完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普遍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也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必须按照执政为民和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条件上幼儿园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巩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到2*2年,全省每个乡镇都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