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得到了改进和加强,素质教育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素质教育还是口号多,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特别是受高考竞争和生源大战的影响,应试教育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尚未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出现了“素质教育有声有色,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被动局面。因此,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四)推进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自身的需要。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呆板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及时的。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次课改的主要目标任务:一是要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要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要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要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温岭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我市新课程改革工作从今年秋季开始,初中一年级和小学一年级(2万多名学生)将执行新课程计划,使用新教材,以后逐年滚动推开。去年以来,我市在各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同时,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研究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指导的力度。二是制定并出台了《温岭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对市教育局职能科室(部门)和学校课改任务进行了分解。三是启动了先期知识培训,使有关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和部分骨干教师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树立了新课程理念。四是全市各中小学校自觉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