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3.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2.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既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又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来的。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适应中国新的发展要求来的。20*年,*总书记在我国“*”疫情之后视察广东,了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个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初